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Google:靈感如何發芽成為不愁資金的創業公司

今年Google I/O開發者研討會上,Google安排了目前在公司任職的創業界老將Don Dodge,為程式開發人員舉辦了一場創業講座。上星期,Google正式將這場講座的內容分享到官方部落格上,並發布了長達一小時的YouTube現場實錄。對創業躍躍欲試的朋友,或是對矽谷創業生態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

Google開辦這場講座,是為了幫助程式開發人員將腦中的點子發揚光大,開辦一間不愁資金的創業公司。這場講座當中,Don Dodge和另外三位知名企業家,一同解答大家對「創業」的共同疑惑,從如何尋找第一個創業夥伴、如何尋找適當的投資人,到如何向投資人推銷自己的創業公司和靈感,這場講座可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Don Dodge在講座中提到,要創辦一間科技或網路公司,團隊、點子、行銷、早期試用經驗 (traction) 這四個因素都很重要;但Don Dodge特別強調,其中決定性的因素在於「團隊」。創業團隊決定了公司的方向,並影響公司產品的遠景;一間創業公司吸引投資人和未來員工的最大本錢,就在於創業團隊的成員。

詳細內容,可以參考Google官方部落格,和下面的YouTube影片。
http://www.youtube.com.tw/watch?v=15iWltPLuPY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追蹤如何移動滑鼠游標的新型態網路分析

一直以來,網路分析追蹤的都是網友點擊了哪些連結,不過其實這只能代表部分的網上行為。用眼球追蹤技術是最準確的了,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技術或成本都太高,直到今天事情才有了轉機。

Microsoft的研究員現在找到了一種可以簡易追蹤網友上網時在看些什麼的方法,不需要實際應用眼球追蹤技術硬體,而是利用滑鼠游標來代替,包括了如何移動、在哪邊停留、以及點擊了什麼等,因為根據他們的研究,游標的位置通常是網友在看哪,以及認為什麼是重要的好指標,尤其是在搜尋結果中。

滑鼠點擊位置和游標移動位置的對照圖
以上就是滑鼠點擊位置和游標移動位置的對照圖,游標資料可以用來捕捉少見的搜尋疑問,例如因為點擊數不足而難以評估關聯性時,因此能幫助改善搜尋經驗。指標位置資料也能幫助指認出那些在第一頁資訊便已足夠解決網友的疑問,因此不需要再點進去看詳細敘述的結果。(這和用戶因為找不到任何有用資訊而不點擊進去是不一樣的)

這項測試是藉由在客戶端結果頁面HTML來源中嵌入JavaScript編碼來進行,大小小於1KB,因此對於網頁讀取速度幾乎不造成任何影響,不過這些結果都是經由追蹤一定數量網友分析而成,而非針對個人,因此一般網友不必擔心被追蹤,只能說這樣的技術未來可能成為標準分析的一部分。

出自ReadWriteWeb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八個運用Facebook致勝的品牌故事

成功運用Facebook的秘訣與竅門有很多種,但效仿其他品牌的成功範例或許能更快幫助自己得到箇中奧秘。以下列出八個成功運用Facebook的品牌故事,快來看看有沒有你也能複製的成功經驗。

1.    The Pampered Chef
做法:The Pampered Chef聰明的選在一場有數千位顧問參與的全國性會議上發表它的品牌頁面,結果是24小時內帶來1萬個頁面粉絲、至今擁有超過26萬名粉絲。
訣竅:教你的員工、顧客、經銷商、合作夥伴以及任何認識你的人加入粉絲頁面。





2. Restaurant.com
做法:將Facebook獨有的折扣優惠與吸引粉絲的問題結合,此舉能帶來極佳的回應,舉例來說,在上周就出現這麼一題:「美國偶像決賽者中你最想與誰用餐?」
訣竅:多多發問,一來品牌能得到有價值的意見回饋,二來品牌發文在動態消息上的曝光度較高。



3.    Oreo
做法:Oreo是擁有1900萬粉絲的跨國品牌,但仍能給粉絲客製化的個人回應,舉例來說,Oreo經常提供有趣的內容、創意照片以及連結,以及「本周最佳世界粉絲」活動,秀出一名粉絲自行提供的個人檔案照片。
訣竅:分享很多照片,並邀請粉絲也這樣做,因為照片是Facebook最有影響力的功能。


4.    Vitamin Water
做法:擁有230萬粉絲的Vitamin Water擅長以照片、影片、活動與連結來與粉絲作互動,在2009年甚至將開發新口味飲料的工作「群眾外包」給Facebook粉絲,並對粉絲有問必答。
訣竅:回應粉絲的問題與要求。


5.    Boloco
做法:位於波士頓的餐廳Boloco將粉絲頁面設定為「地點頁面」,讓粉絲能在Facebook頁面上打卡,更聰明的是,善用Facebook的團購新服務,Boloco將能對來店顧客提供特定的優惠折扣。
訣竅:若品牌擁有實體店面,善用地點頁面與團購服務將能藉由來店消費的顧客衝高品牌頁面的流量。



6.      LOFT
做法:去年六月,LOFT在品牌頁面上發表了一系列「紙片模特兒」的照片,隨即引發粉絲不滿,隔天,LOFT立即發表道歉聲明,並改為刊登有胖有瘦的公司員工自行穿戴該線服裝的照片。此舉為LOFT帶來粉絲熱情的回應,粉絲人數友從5萬名暴增至25萬名。
訣竅:了解你的目標群眾,如果不小心犯了錯,立即坦承錯誤並解決問題。


7.      1-800-Flowers.com     
做法:1-800-Flowers.com將Facebook功能與自家網站充分結合,在每個產品旁都擺上「讚」的按鍵。試著想像:如果你在逛禮品網站時發現你的送禮對象已經對某項商品按讚了,這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嗎?
訣竅:充分結合Facebook的「讚」與自家網站,讓消費者能因為朋友的「讚」而產生購買商品的動機。


8.    布魯克林博物館
做法:這個本地的非營利機構運用照片與一項稱做Wall Paper的程式吸引了超過3萬7千名粉絲,成功的關鍵在不同於一般頁面以粉絲互動為主,布魯克林博物館與其他藝術家與組織結盟,用Facebook頁面作互動。
訣竅:與其他組織的粉絲頁面合作,找出共通點來共同宣傳粉絲頁面,讓大家都得利。


出自mashable
新登場!數位時代日報創刊。與全球創新現場同步,歡迎訂閱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蘭蔻宣傳新招:用Facebook照片來試用新眼妝


美妝品牌蘭蔻針對新的眼妝系列推出鋪天蓋地的網路整合行銷,包括教學影片、廣告與部落格,其中,最受網友歡迎的莫過於在Facebook上推出的這項應用程式:運用虛擬化妝工具,消費者可以在自己的Facebook相片上試用新的眼妝。

儘管類似的行銷手法以前也曾出現過,但蘭蔻的成功在於應用程式「真的有用」。消費者可以選擇一張自己在Facebook上的相片,塗上不同顏色的眼影,還可以調整顏色的濃度讓眼妝的色彩更自然。不過,也有人建議若應用程式可以提供直接將照片設為Facebook個人檔案照片的按鍵,對於消費者的便利度與行銷效力而言都將更為加分。

蘭蔻這項新系列眼妝的行銷被稱為美妝業至今最大型的整合性網路宣傳之一,除了上述宣傳管道外,蘭蔻購買下手機與Facebook廣告、請20位部落客上傳個人宣傳影片、並舉辦虛擬的服裝競賽
出自mashable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AOL魔鬼專案:整頓網路廣告表現方式,網友更愛看「魔鬼廣告」


AOL執行長Tim Armstrong最新發展的「魔鬼專案」(Project Devil)得到不錯的成效;魔鬼專案是將AOL旗下網站的所有廣告重新安排,一個頁面中將不再置入14個不同廣告,而是全部提供給同一個廣告主;設計方面也增加了地圖、視頻和互動元素。

Tim Armstrong在第一季財報發表會上說,「從各方面來看,魔鬼廣告(Devil Ads)的效果很好。」像是網友參與度(10%)是普通顯示廣告(1.5%)的6.4倍,點擊率是1.9倍,網友的廣告停留時間是3.4倍(停留47秒),此外,視頻播放次數是其它視頻廣告的兩倍。

AOL現在非常需要多一點的收入來源,其第一季總營收下降14%,訂閱業務量下降24%,搜尋內容關聯廣告收入則是下降21%,不過還是有一個表現亮眼的業務,就是顯示廣告的收入成長4%(美國成長11%),而魔鬼專案就是其中一部分。業界人士認為,魔鬼專案等新政策看來前景光明,現在Tim Armstrong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拓展它們。

http://www.youtube.com.tw/watch?v=FgzVCZxSIcI

出自TechCrunch
新登場!數位時代日報創刊。與全球創新現場同步,歡迎訂閱!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Google的10大另類投資

根據科技網站BusinessInsider的報導,和其他科技龍頭大不相同,Google總是不怕敞開他的口袋進行投資,像是買下視頻網站YouTube、或是投入開發Android作業系統;不過,有些時候Google的投資卻會讓許多人感到不解,因為這些投資顯然都不是Google的核心業務。BusinessInsider網站認為,投資這些非核心業務的專案,是一種塑造品牌的方式,部分專案還可以提升士氣,提醒員工在Google工作,就有機會改變世界。一起來看看Google十大另類投資專案:

1. 風力發電
Google非常樂意在清潔能源專案灑大錢,像是4月中旬宣布投資的風力發電廠建設,就花了1億美元。此外,截至目前為止,Google已經投入了3億5千萬美元資金於再生能源發展。



2. 低收入戶房屋基金
去年8月,Google和美國Bancorp社區發展公司簽訂合約,共同建立低收入家庭住房稅收抵免基金,金額為8,600萬美元,這筆基金用於建設和營運美國中西部7個社區,共480間廉價房屋出租。其實,科技公司並不常參與這類型的貸款,通常是由銀行和保險公司出面承擔。

3. 能源市場
去年5月,Google投資3880萬美元幫助NextEra Energy Resources建立風力發電專案,這是Google在風力發電的第一個直接投資專案。Google也已經開始從NextEra Energy Resources風車田買進114兆瓦的清潔能源,合約還會持續20年。買入這些能源並不是要用在自己的設備,而是要將這些能源轉賣給當地的電網公司,再從中獲得可再生能源許可證(RECs),Google將可藉此抵消運作中的碳排放。


4. 養蜜蜂
Google聘雇一位專職養蜂人,他在Google總部照顧4個蜂箱,Google廚師應該會認為這是一個好點子,因為可以藉此獲得最新鮮的蜂蜜。


5. 腳踏單軌自行車
紐西蘭有一家小公司,發明一項Shweeb專案,讓自行車裝上獨立車艙,再掛到單根鐵軌上,希望能成為環保行交通運輸公司,Google已投入100萬美元資金。

6. 光纖網路
Google在3月底宣佈,選定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城Kansas city,要打造第一個光纖網路實驗城,網路速度將會達到1Gb。這個計畫曾經吸引超過1,100個城市申請。


7. 投資Clearwire
Google數年前曾投資全球最大的WiMax網路營運商Clearwire,投資金額高達5億美元。Google當時曾表示,Clearwire能向無線消費者提供真正需要的軟體應用和內容,不過Google目前應該已經改變想法了。


8. 太陽能原型鏡面
Google對能源的投資實在是不遺餘力,2009年9月,Google投資一項超大型的太陽能發電實驗,打造一系列的太陽能發電原型鏡面,這應該是Larry Page的夢想之一。


9. 基因測試公司23andMe
Google投入390萬美元給聯合創辦人Sergey Brin妻子的公司23andMe,這項決定當時引來爭議,因為交易結束之後,23andMe公司立刻把其中的260萬美元,用於償還Brin的貸款。


10. 舉辦探月大賽(Google Lunar X Prize)
Google和X Prize基金會,在2007年開創這項賽事,參賽團隊要將月球車發射到月球上,並至少行駛500公尺,向地球發回高畫質的影像。第一支完成這個目標的團隊,將可獲得2000萬美元,第二名也可以獲得500萬美元。這項比賽在今年2月公佈了29支參賽隊伍,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智利、西班牙、德國、丹麥、義大利、匈牙利、以色列、俄羅斯、印度、中國和菲律賓。雖然已經確定參賽隊伍,但Google認為在2015年之前,不太可能有人拿走大賽獎金。



出自BusinessInsider
新登場!數位時代日報創刊。與全球創新現場同步,歡迎訂閱!


新登場!數位時代日報創刊。與全球創新現場同步,歡迎訂閱! http://member.bnext.com.tw/member_login.aspx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從賓拉登之死看社群媒體及新新聞傳播7步驟

前幾天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作惡多端的賓拉登終於死去的消息,只是很多人卻可能是從Twitter或Facebook得知消息,而不再是經由傳統的新聞來源,首先來看看一些驚人的數字:
#根據社群媒體專家Mashable舉辦的線上投票,分別有31%和20%的人經由Twitter和Facebook得知此消息

#Twitter推文數最高紀錄是每小時1240萬筆
#「Bin Laden is Dead」的Facebook頁面粉絲數,累積超過47萬名
#事發當天,Path私人照片分享服務所上傳的照片,有20%都和賓拉登有關,Instagram照片上傳數則增加了35%
#美國時間周一時,白宮發佈了下面這張美國總統觀看現場報告的照片,結果1小時內的瀏覽數就高達60萬次
美國總統觀看現場報告
#Google Maps秀出賓拉登藏身地後,評論數已超過35萬則
#YouTube上傳的相關影片數超過1萬3000
#Yahoo搜尋引擎的"Bin Laden"搜尋數增加98550%
#整體而言,新聞網站的頁面瀏覽數,每分鐘超過了4百萬次

而在這樣的社群媒體年代中,新聞傳播又經過哪7個步驟呢?以下就以這次的賓拉登事件來分析:
1. 興奮:網友們不但興奮,而且想搶先報導可能的大新聞。
2. 不確定:許多人開始質疑消息的正確性,並等待傳統媒體或白宮的進一步證實。
3. 尋找確認:人們紛紛瀏覽可信任的媒體,看是否有更多相關細節。
4. 證實:白宮終於正式宣布消息,大家開始尋找各種資料和報導。
5. 玩笑、利益、及陳腔濫調:這些各式各樣的內容,開始經由特別的域名或帳號來呈現。
6. 動作:網友開始真正好好利用社群媒體,來了解新聞或做一些事。
7. 真正的分析:這不會是在Twitter上進行,除非是指向部落格或報紙的推文連結。
從這次的賓拉登事件,可以看出新聞事件的傳播方式和速度,真的已經因為社群媒體而大幅改變,因此也該是時候識別這些階段,然後據此調整行為了。

出自Mashable
出自Gig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