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Google捐出"20%"給日本強震

Google在最近幾次天災中,提供了一款線上尋人工具,而這原來是Google給工程師"20%"的自由,允許他們每個星期中有一天,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其他專案,這款線上尋人工具就這樣誕生了。

事實上,2010年1月海地地震發生時,如果不是一群Google工程師遊說公司高層貢獻一己之力,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當時這群工程師決定抓緊時間,經過12小時不眠不休的努力,尋人頁面於是正式產生,不過其實許多其他網站都已提供類似的工具,但因為沒有整合在一起,用戶如果要尋找失聯的親人或朋友,就必須在不同網站登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oogle工程師們又焚膏繼晷地趕工了三天,才創造了一個尋人工具交換格式,提供一個共通的語言,讓資料中心可統一所有的資料庫,Google尋人工具也正式上線。

海地地震三星期後,這群工程師實際到災區去進行了五天的危機處理教育,回到總公司之後,便向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極力提倡,為賑災設置一個永久且專門的團隊,而兩位創辦人也欣然同意,Google危機處理團隊現在於是為一個全球單位,參與的工程師大多來自總公司和紐約,但也有來自全球各地成員,以確保隨時待命。這個團隊也不斷改善危機處理速度:從2010年1月的海地地震、2月的智利強震、今年2月的紐西蘭地震、到最近的日本強震,尋人工具推出的時間,分別是災後3天、1天、3小時、和1小時,此次日本地震更已登記有將近32萬筆資料,比之前所有資料數總和還多。


此外,Google危機處理團隊,還為日本強震推出了一個全新以Picasa為基礎的工具,讓居住在臨時緊急庇護所的災民,可以分享用手機拍攝的居民名單照片,並正致力手動將照片中的名字加到尋人工具中,更在首頁加上了線上危機中心的連結。

不過這些工具雖然成功,Google危機處理團隊也還在摸索學習,例如2010年9月巴基斯坦洪災中提供的尋人工具就是一個失敗例子,因為那邊的災民大多無法上網,Google團隊現在也正在向有多年危機處理經驗的非營利組織(像是紅十字會)尋求引導。

Google在這個領域雖然還是新手,不過這群熱血的工程師認為他們提供了看事情不一樣的角度,終極目標是以能幫助人的方式,將資訊散播出去,而這也和Google本身的使命不謀而合。

出自CN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